(农民日报 记者:李明;谢兴才)“我家已栽了3亩多面积的地膜玉米。”2月28日,四川省通江县新场乡八组村民何文正一家正忙碌着移栽玉米。为了抢抓季节,他元月中旬就建起了大棚,育种9斤,3月初可以全部移栽,与春洋芋间行套种。今年,通江县将完成春玉米生产40万亩,实现地膜栽植30万亩,力争总量达到3亿斤。
及早部署物资供应有保障“良种补贴玉米种年前就发到了我们手中,我今年育了12斤玉米,过几天就可以移栽了。”杨柏乡仙人嵌村村民闫守太一边给地膜玉米施底肥一边说,“地膜是乡村干部给我送到地里的,现有科学技术做指导,种庄稼可真轻松。”
为扎实抓好春玉米生产,通江县2008年11月就下达了2009年粮食生产计划和目标工作任务,下发了专门的春玉米生产文件,把任务落实到各乡(镇)。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对种子、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进行普查,及时组织调运地膜150吨、玉米种45万公斤、肥料1.2万吨、农药300吨,保证了春玉米生产所需物资。
示范带动乡村处处“一个样”广纳镇高坑坝村、铜钵山村等地一派繁忙,村民忙着开沟、施肥、覆膜。“我们正在打造‘万亩高产玉米生产示范片’,计划亩产达550公斤以上。”该镇负责人介绍。
今年,该县强力推进春玉米示范片点建设,突出抓好“6个万亩示范片、8个千亩展示点、3个百亩高产攻关田”。所有示范片点逐一落实责任领导、责任部门、技术负责人,要求良种推广率、地膜覆盖率、育苗移栽率、规范改制率、规范栽植率、科学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率必须达到100%。切实做到乡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组有示范户,通过大示范、大现场,促进大辐射,实现地膜玉米上山、进湾,最终做到山上山下一个样、干线支线一个样。
现场指导解农户燃眉之急“育种时,距离不能太密,这有利于玉米将来的出芽率……”在沙溪镇王坪村村民王建于的玉米育苗地里,镇农技员岳昕现场指导他做好春玉米育苗工作。像岳昕一样,该县广大农技人员到村、到组、到户,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帮助他们按照科学、规范的技术规程操作。
铁佛镇尖包岭村村民刘吕东右手残疾,正在为劳动力不足而发愁时,镇村干部和农技员一起来到他的地里,帮他施肥、盖膜,解决了老刘的燃眉之急。“年前村上开了动员大会,现在又帮我种玉米,这样,在全村我也就不会拉后腿了。”刘吕东很是欣慰。
“地膜玉米确实好,去年我收了几千斤,今年我还要增加面积,争取再多收一些。”正在背粪的诺江镇赵村村民彭从新虽累得汗流浃背,但谈到玉米生产,还是很高兴。
目前,全县已育春玉米苗57万公斤,完成计划的95%;松行39万亩,完成总播面的98%;盖膜24.5万亩,完成计划的85%;移栽5000余亩。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