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9拉斯维加斯(官方认证)网站服务器-Las Vegas Application

老河口节约型农业助农民增收

时间:2009-04-09    作者:管理员    点击:3096次

    襄阳日报讯(特约通讯员甘霖)“节水渠,效果好;配方肥,投入少;沼气池,广聚宝,生态肥料都说好……”这是老河口为“节约型农业”编的顺口溜。近年来,老河口市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今年,全市农民投入产出率预计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人均现金收入增幅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该市按照水田每100亩、旱田每80亩取一个土样,共取出4113个土样,全市农田按4113个配方施用肥料,每亩平均节本增效40元。目前,该市已完成测土配方推广面积40万亩,施用配方肥面积30万亩,并由水稻拓展到小麦、玉米、油菜等领域。朱楼村农民吴玉莲去年开始试用生物有机肥,她算了一笔账:过去每亩地用碳铵75公斤,磷肥40公斤,复合肥10公斤,成本在85元左右。现在用生物有机肥,一亩地成本 60元左右,不仅投资少,而且增强地力,提高产量。

  农村改水是老河口发展节约型农业的重要内容。在平整好的渠面上加铺土工布和塑料膜,然后再涂上2厘米厚的水泥沙浆,再砌上8厘米厚的水泥预制板,水的利用率就能从普通土渠的30%提高到70%。该市水利部门专家介绍,通过骨干工程的改造,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8提高到0.67,年可节约水量3000多万立方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52万亩,项目区年均增加经济产值2630万元,亩均增加产值252元。

  灌区改造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不仅仅是节水,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时间和成本。原来从分水口到田间需要9个小时,现在只需5个小时;原来灌溉用水从渠首流到农户田间只剩1/3的水量,现在能提高到一半;灌溉一次的时间也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5天。

  节约型农业不仅惠了农家,也带活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老河口俊大养殖公司承包了附近700亩水面养鱼,新上粉丝生产线,把豌豆、红薯加工成淀粉、粉条推向市场,浆水、豆渣养猪,猪粪养鱼。同时,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农民废弃的红薯秸秆加工饲料。现在,该公司与周围地区的农业已形成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均衡发展的有机统一体,资源的循环利用,每年可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120万元。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