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 记者:成利军)十亩二十亩,三百亩五百亩,直到今年一家伙承包了2000亩耕地。张小喜种地种成了名人,不少村里人自豪地向笔者夸他:“小喜现在都已成了省里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了。”
张小喜家住河南济源市五龙口镇裴村。裴村不大,张小喜的气魄却不小。
这几年他欣喜地看到,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农民种地是越来越划算。吃透了政策,张小喜种地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到2007年的时候,他承包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1200亩。一个麦季下来,轻松挣了13万元。今年,通过土地流转,张小喜将他的“地盘”扩大到2000亩。
张小喜说,种地也得讲求科学发展观,只要科学种田,土坷垃也能变成金疙瘩。且听他的“科学种田观”———
种子优良化。俗话说:种子年年选,产量年年高。他每年都要到郑州、洛阳等地引进优良品种,顺便签订收购合同,夏收后科研部门专门收购他的麦子作种子,仅此一项小麦按10﹪加价,就能净挣4万余元。
肥料优质化。张小喜深知“土壤要变好,底肥要上饱”的道理。但到底上多饱,他没有盲目进行,而是严格按照专家的指导配方施肥,对种下肥,结果他的亩产量总比别人高。加上他种田需肥量大,购回的化肥总是质优价廉,每袋比市场价便宜了6元钱。
规模经营化。张小喜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在购买种子时,农科所提供1.8万斤麦种,每斤0.5元,节省了9000元,购优良麦种9000斤,每斤比零售价低0.4元,又节省3600元,这一项就节省了12600元。另外,在机械作业、人工投入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规模化种植的低成本优点,算下来,每项都能节省几万元。
站在希望的田野上眺望远方,张小喜自信地说:“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大田里也能长出金银山。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精神,俺的规模以后还得扩!”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