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9拉斯维加斯(官方认证)网站服务器-Las Vegas Application

保康县推行村级综合服务社纪实

时间:2009-06-11    作者:管理员    点击:3056次

    襄阳日报(通讯员 刘波 苏宗波 都正阳)

  “服务社有了专业科技指导员,我们发展薄壳核桃不再担心技术问题了。”6月8日,保康县过渡湾镇二堂村村民姜传福只一个电话,村综合服务社农业技术员袁涛很快赶来。

  在保康农村,由组织部引导、供销社领办、村委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为群众提供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的村级综合服务社成为农民“新宠”:琳琅满目的供销超市,足不出村就能买到以前只有到城里才能买到的各类商品;农技、保险、医疗、通讯,原本只在城镇设立的服务项目,农民家门口应有尽有。

  短短半年时间,保康已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社45家,惠及农民6万多人。6月2日,全省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现场会在保康召开,推广了保康的经验做法。

  保康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农村普遍存在着买卖难、办事难等突出问题,群众常常为买一斤盐、卖一头猪,多花“冤枉钱”、多跑“冤枉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需求各种社会化服务;农村基层组织也面临着应对传统管理职能弱化,需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的挑战。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县委、县政府抓住试点机遇,把农村综合服务社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体部署,并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项目,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明确规定在乡镇党建工作考评中,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创建占5分,实行硬账硬结。

  以点带线,以线扩面。保康县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选择7个村,先行试点,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办社模式和创建路子。

  黄堡镇黄堡村位于集镇中心。作为试点开始建设后,县委组织部、县供销社派出专班驻点指导,镇政府从政策、资金上多方援助,村委会无偿提供经营场地。该村积极探索办社模式和创建路子,先后建起了超市、卫生室、候车室,开办了电信代理、建筑装潢材料销售等服务。第一家村级综合服务社一举成功。

  为确保村级综合服务社建一个、成一个、运转活一个,保康县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探索实行多元化投资模式。对经济实力强的村,由村级组织筹资独建;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以村级投入为主、上级补助为辅,实行上下联建;对边远贫困经济薄弱的村,选择有实力的农村能人出资创建,或由供销社利用原有经营网点改造创建;对于村居混住或相距较近的村,实行村居、村村携手联建。

  众人拾柴火焰高。保康县统筹城乡资源,实行上下联动,共同参与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县供销社加强业务指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全县建设进度;县物价局开展“价格服务进农户”活动,筹资3万多元,为各村免费印制发放涉农收费一览表和商品标签;联通、保险等涉农企业,改善服务方式,主动上门办点,增加了综合服务社的服务项目。

  在建设过程中,该县与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与“新网工程”签订配送协议,与通讯、保险、客运等部门签订加盟服务协议。建商品销售台账,建代办服务台账,建价格服务台账,让服务社完完全全带入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

  实行服务公约上墙、管理制度上墙、财务情况上墙、商品物价上墙,切实做到村务接受政府监督,商务让顾客放心,服务让群众满意。

  与此同时,保康县大胆创新,推出“四制”管理。即,在组织上实行成员制;在经营上实行配送制;在服务上实行合作制;在管理上实行合同制。

  村级综合服务社成为村级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主阵地和为民服务的新平台,引导村干部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积极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组织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架起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后坪镇车峰坪村为了解决村民就医难、用药贵的问题,在创建综合服务社时设立了村级卫生室,公示药品价格,接受群众监督,并聘请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坐诊。

  黄堡村综合服务社组织鸭农成立养殖专业协会,实行“协会带产业”的方式,开展养殖培训,适时提醒防疫。同时,该村综合服务社还主动为协会的鸭农作担保,协助贷款30多万元,帮助兴建10个大棚,年养殖樱桃谷鸭24万只。

(编辑:管理员)